Saturday, February 11, 2012

如何隐藏你的踪迹,避免跨省追捕[4]:通讯工具的防范

如何隐藏你的踪迹,避免跨省追捕[4]:通讯工具的防范: 前几天,国内民主人士朱虞夫被党国关了将近一年之后,终于开庭审理。起诉的罪名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证据是:他在Skype聊天记录中的一首诗——《是时候了》。看到此新闻之后,很多网友纷纷担心Skype的安全性问题。所以,俺今天重点来聊一聊通讯工具的防范。
  假如你是头一次看这个系列,建议你先看本系列的第1篇——《为啥要写此文?》

★通讯工具包含哪些?


  本文提及的通讯工具,主要包括:电子邮件(以下简称 Email)、聊天工具(以下简称 IM)、手机短信(以下简称 SMS)。

★通讯工具的危险性


  上述这几类通讯工具,有如下的共同点:

◇群发性质


  这几类工具都可以用来群发或转发。一旦你转发或群发的内容,包含有敏感的言论(哪怕仅仅是抱怨或者影射),党国都可以说你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这个罪名的亮点在于"煽动"二字)。

◇历史记录


  无论是Email、IM、SMS,都需要经过服务器中转,理论上都可以在服务器中保留历史记录。此外,某些IM客户端(比如Skype)和某些Email客户端(比如Outlook)也会在你的电脑上保存历史记录。
  如果你的历史言论中,有过对党国不敬的只言片语,都可能成为对你不利的罪证。

★如何选择通讯工具?


  要确保通讯工具的安全,首先要确保你用的工具是可靠的。如果你选择的工具本身就不安全,那其它一切防范措施都白搭。

◇SMS


  SMS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相信滴!
  毕竟天朝的3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都在党的掌控之下。党国早就在这些运营商的短信网关中,设置了监控短信的模块。你收发的每一条短信,只要包含敏感内容,都会被发现。打个比方,当初"茉莉花集会"的时候,如果你在群发的短信中包含"茉莉花"3个字,估计当天就会有党国的走狗去敲你家门。

◇IM


  关于IM工具的选择,其实在《如何隐藏你的踪迹,避免跨省追捕[2]:个人软件的防范》一文,已经说过一次。今天再啰嗦一遍。
  一提到聊天软件,天朝的网友自然会想到QQ。而QQ恰恰是最危险的IM工具。因为QQ的用户群实在太大,党国早就在疼逊的服务器上部署了监控和过滤的软件。其原理跟SMS类似。只要你在聊天中涉及过多的敏感内容,立刻就被盯上。
  其它几款国产的IM(比如:阿里旺旺、网易泡泡等),也都有此问题,切不可使用。

  那么,哪些IM工具不会被党国监控捏?大伙儿可以考虑GtalkSkype
关于Skype
一定要用国际版、千万别用TOM版(通过Skype的"关于对话框",可以判断是否Tom版)。
关于Gtalk
一定要用英文版(传输是加密的,版本号1.0.0.104),千万别用中文版(传输不加密,版本号1.0.0.105)。

◇Email


  Email跟IM类似,不要用国内邮件服务商提供的邮箱(比如:网易、新浪、搜狐、腾讯、等等)。一旦你用了这些邮箱,今后你往来的每一封邮件,都有可能被党国审查。
  既然国内邮箱不靠谱,那么国外的邮箱是不是就安全了捏?也不一定哦!
  2004年出过一个很轰动的师涛案,估计有些网友还记得吧?(不知道此事的网友,请看"这里"的介绍)师涛就是因为用了雅虎邮箱而倒霉的。当年国安局的人找雅虎交涉,让雅虎交出师涛邮箱的信息。据说国安局尚未施加压力,这个没骨气的雅虎就乖乖交出来了。师涛因此被判10年监禁。
  所以,光是国外的邮箱还不够,还得找有骨气的外国公司的邮箱。
  俺第N次呼吁,大伙儿尽量用Google提供的Gmail邮箱。Google的骨气,想必大家也都是知道的——敢于跟朝廷唱对台戏。在国外公司里,这么有骨气的公司真不多见。另外,Google的技术实力也是一流的,有助于保障Gmail的安全性,防止黑客入侵。

★常见的安全隐患


  前面介绍的,都是如何选择靠谱的通讯工具。但是,光选对工具还不够,还得注意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

◇自动登录的隐患


  此次的朱虞夫案,党国爪牙之所以能拿到Skype的聊天记录,据说是因为朱虞夫的Skype设置为自动登录。可见自动登录是一个潜在的隐患。如今,不光聊天工具可以自动登录,邮箱也可以自动登录。在这种情况下,万一你的电脑被党国缴获,你的邮件内容和聊天记录,就立刻就曝光了。
  要避免此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法:1 不使用自动登录;2 使用加密存储。
  不使用自动登录的话,每次都要输入口令(假如同时用几个邮箱或IM,就得输入多次口令),估计大部分人会嫌麻烦。所以加密存储属于即安全又方便的做法。加密存储当然也要输入口令,但是只需输入一次(具体如何搞,后面会说)。

◇本地存储的隐患


  除了自动登录,另一个安全隐患是本地存储问题。很多IM(比如Skype、MSN)的聊天记录是存储在电脑本机的。像MSN的聊天记录甚至是不加密的。一旦朝廷拿到你的电脑,你的所以聊天历史都将曝光。
  那该咋办捏?还得靠加密存储搞定!
  另外,有不少人喜欢用Outlook并把邮件同步到本地。如果这么干,也会面临跟聊天历史一样的安全问题。俺个人建议:如果你使用Gmail的话,就不要把邮件同步到本地了。Gmail自身的功能已经够好用了。而邮件同步到本地,浪费硬盘空间不说,还增加泄密的风险。

★如何加密存储?


  既然上述两大隐患都可以用加密存储来解决,俺自然要说说具体的加密方法和操作步骤。

◇加密工具的选择


  说到本地加密,TrueCrypt实在是不二之选。关于此工具的优点及功能介绍,请看俺专门写的扫盲帖(在"这里")。简而言之,TrueCrypt是目前最靠谱的文件加密工具。据说老美的FBI,如果碰上嫌犯使用TrueCrypt加密数据,也是束手无策。

◇哪些文件需要加密?


对于Email而言
  前面俺已经建议过,不要把邮件同步到本地。如此一来,你只需解决邮箱"自动登录"的问题。几乎所有的Web邮箱(网页邮箱),都是依靠"cookie"来实现自动登录的。主流的浏览器(包括IE、Firefox、Chrome),其cookie文件的存放位置都位于当前用户的%APPDATA%目录之下(在资源管理器的地址栏输入%APPDATA%,再敲回车,便可看到该目录)。

对于IM而言
  Skype用来保存自动登录口令及聊天历史的那些文件,也是在%APPDATA%目录之下。至于Gtalk,其聊天记录存储在Gmail邮箱中,不用担心本地存储问题。

◇如何实现?


  从刚才的介绍可以看出,那些敏感的文件,都位于%APPDATA%目录之下。一般来说,%APPDATA%目录所在的盘就是系统盘(也叫系统分区)。因此,你用TrueCrypt对整个系统盘加密,即可确保安全。
  至于如何用TrueCrypt加密系统盘,大伙儿请仔细阅读该软件的使用手册(可惜是洋文的)。实在看不懂洋文的同学,上Google去找个详细的教程吧。
  TrueCrypt的加密操作只需执行一次。加密前,TrueCrypt会让你设置一个口令。这个口令千万别丢了!否则的话,你的系统盘就彻底废了,只能重新格式化。
  加密完系统盘之后,你每次开机,都需要先输入该口令。口令正确,操作系统才能启动起来。如果没有口令,别人即使拿到你的硬盘,也甭想看到加密盘中的任何文件

◇注意事项


1、再啰嗦一次,TrueCrypt的加密是很厉害的——口令丢了,神仙也救不了你。
2、如果你是头一次用TrueCrypt,在加密前,务必先做好备份工作,以防不测。
3、TrueCrypt加密系统盘之后,对性能会有一定的影响。至于影响有多大,取决于你选择哪种加密算法。
4、对于加密系统盘的电脑,不用的时候,要关机,而不要待机

★虚拟机的局限性


  看到有不止一位网友在本帖留言,建议用虚拟机解决安全隐患。所以,俺额外补充这一章节。

◇无法防范服务端历史


  即便用了虚拟机,如果你使用了国内的IM工具或电子邮箱,那你的邮件历史和聊天历史依然会被保存在服务器端。如此一来,就便于党国追踪你的身份。

◇无法彻底解决加密问题


  有些同学可能会考虑用EFS(加密文件系统)来解决加密问题。但是安全性未必能达到要求。请看俺的分析。
  打个比方,假如你在虚拟机中安装了Windows,然后在Windows中装了Skype。为了保密,你把Skype的相关目录用EFS加密。你以为这样就安全了?非也!
  一旦你的电脑被党国缴获,专业的IT取证人员不难发现你在用虚拟机。然后会把你的虚拟机文件取出,对其中的系统用户进行分析。在刚才的例子中,假设你仅仅用EFS加密Skype相关目录,那IT取证人员只需攻破你的Windows用户口令,即可拿到你加密目录中的所有文件。要知道,攻破Windows用户口令,可比攻破TrueCrypt容易多了。

回到本系列的目录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的原创文章,作者皆保留版权。转载必须包含本声明,保持本文完整,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编程随想"和本文原始地址。

学习翻墙


发信给help_gfw@yahoo.com可获取翻墙教程 (用国外邮箱以免被墙)
如有其它问题, 用program.think@gmail.com联系俺


直升飞机家长

直升飞机家长:

直升飞机家长 - 南桥 - 南桥的博客
如今博客十分普遍,用得好的,被视作“自媒体”,大家多以平常心视之。但是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博客一开始不被传统写手看上眼,写博的人被视作“在妈妈的地下室里写东西往网上发的人”。

我这里不说博客,而想说说“在妈妈的地下室里”这句话。在美国,这是一句非常刻薄的挖苦,一个人老大不小了,还跟爸妈住在一起,不能自立门户,这是没有出息的表现。

在国内, 孩子住父母的房子里更为普遍,父母给子女买房似乎也天经地义。在美国,上一代自我牺牲来给子女买房子,并不是常态。我有个同事,父亲的农场卖掉了,有了一笔钱,于是想在我们这边买个房子,但是自己又不来住,而是租给他儿子,他儿子照样出钱。我们常常谴责这种做法没有人情味,有钱为什么不直接给儿子,买房子为什么不直接给儿子?因为此事关系到下一代的自尊。他的儿子早已成人,四肢发达头脑也不简单,何必受这种馈赠?

我的另外一位同事,因为工作调换,暂时住在妻子的父母家里,为了避开相互的干扰,将房子隔开,保持各自的空间和隐私。先小人后君子,先分清彼此,而后才相互礼让。我们的人情往来恰恰相反,一开始是口气很大:“什么你家的我家的,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一家人分什么彼此?”到最后经常产生矛盾,甚至翻脸。

这里不光是财产的继承问题,这也涉及到我们对于生命旅程的整体认识。 在父母完成各自的义务之后,人生的路要每个人自己去走,为此才不枉一生。一个离不开父母的儿女是不成熟的,一辈子大部分时间在父母扶持下走路的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大打折扣。一个不肯对儿女放手的父母,通常不是负责的行为,而是无能和失职的表现,因为你没有把小孩培养出来,让他具有独立闯荡的才能。

西式婚礼上有个仪式极具象征意义。新娘手挽着父亲的胳膊,徐徐走在教会的走廊,在左右两边宾客的注视中,走到前面,把女儿交给她的丈夫。这个仪式象征一个女人,离开她的父母,投入到自己的家庭里。“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创世纪2:24)。

不过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即便是在美国,拎不清的父母也有不少。比尔·考斯比就说过一句话:“所有动物之中,只有人类允许孩子一次次返回来。”其他的动物,都是在需要的时候训练自己的后嗣,让他们能够独立去飞翔或者奔
直升飞机家长 - 南桥 - 南桥的博客
跑。近来曾看到韩寒说以后会给自己的女儿提供一切,养她到底。假如有一天,她女儿不需要他养呢?

子女已经成人成家,还一直不肯放心不肯放手的父母,被称作“直升机式父母”(helicopter parents), 因为他们总是在子女的头顶盘旋,使得他们没法拥有自己的生活。他们甚至还会说这是为子女好,但是良好的动机,未必都有良好的结果,因为婚姻和家庭是复杂系统,涉及到诸多变数,一个变化都会引发一个小系统内部的地震。有的家长甚至是直升飞机中的黑鹰战斗机,不但盘旋在上,甚至时不时丢几个炸弹下来,把小家庭炸得满目疮痍。

在谁也不信谁的中华大地上,似乎只有父母子女的亲情靠得住,所以我们全民族唯一的共识,似乎就是重亲情。但只信父母子女,不信配偶,更不信任何外人,这做法不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也不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中华传统。 在一个满世界高呼亲情万岁、尽孝趁早之时,家长也要知进退,不要无休无止盘旋,或者遥控指挥,使得亲情太黏糊,最后压缩了各自生活空间,伤害了大家和气。亲情人情都是好东西,但久处是非多(英语有一说法:Familiarity breeds contempt。),适可而止吧。这样的放手,或许是对子女最大的馈赠。

Thursday, February 2, 2012

理查德·斯托曼一直是对的

理查德·斯托曼一直是对的:

所有反对SOPA的文章之中,有一篇的题目是《理查德·斯托曼一直是对的》,我印象最深。

它指出,最近几个月,美国的公民自由严重倒退。先是《国防授权法案》(NDAA)允许政府可以不经任何程序,无限期拘捕具有恐怖活动嫌疑的人;接着是参与"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民众被污蔑成"恐怖分子";现在又是SOPA,它企图通过控制传播渠道,来抑制信息的流通。





这些对公民自由的侵犯,不禁让人联想到,30年前的1983年,有一个叫做理查德·斯托曼的程序员,声称"软件的自由,关系到人类的自由"。这个观点当时被认为荒唐偏激,但是现在来看,他担心的事情正在变成现实,他其实是对的。





很多人不赞成理查德·斯托曼,一部分原因是觉得他过于极端,是一个狂热的偏执症患者。比如,他仅有的个人电脑是一台龙芯上网本,因为这是世界唯一的全部使用自由软件(Bios、硬件驱动、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电脑;他拒绝使用手机,因为手机的硬件和软件太封闭,使用某个品牌的手机,几乎等同于接受某家公司的控制;甚至他的头发、他的胡子、他的服装,都让人们觉得这是一个怪人,大可不必理会他的观点。





他创立的自由软件基金会的主页上这样写道





"我们的社会正越来越依赖计算机,我们使用的软件对保证未来社会的自由至关重要。自由软件使我们能够控制我们使用的技术,让技术造福个人和社会,而不是让技术被商业公司或政府控制,用来限制或监视我们。"



(As our society grows more dependent on computers, the software we run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to securing the future of a free society. Free software is about having control over the technology we use in our homes, schools and businesses, where computers work for our individual and communal benefit, not for proprietary software companies or governments who might seek to restrict and monitor us.)





很长时间内,我也认为理查德·斯托曼太极端,对他说的"软件=自由"根本没有感觉,只是觉得自由软件可以免费使用,这点很不错。我从没想过,软件与大公司的垄断、政府的独裁有什么关系,言论自由、公民权力,这些问题怎么会涉及到编程呢?任何时候,只要自由软件能让我不花钱就用上新功能,我就心满意足了。



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爱国者法案》、国家防火墙、实名制、SOPA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我逐渐意识到,我是错的,理查德·斯托曼是对的。如今,政府控制人民不再需要警察和军队了,他们只需要控制软件和硬件就行了。



电脑和网络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控制了它们,就可以监视人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等同于控制言论、思想、真理和权力。你或许会说,面对面的交谈,就可以免受控制。错!想一想我们怎么安排见面?再想一想,我们身上的每一台设备都与网络相连,这意味着什么?



假设一个邪恶的政府与大资本家联手,企图剥夺人民的自由。只要自由软件存在,他们就不可能完全成功,因为代码和技术细节都是开放的,他们无法掩人耳目,自由软件将是人民反抗的武器。反过来,如果没有自由软件,代码、协议、操作系统、硬件驱动、文件格式都是保密的,请问你怎么反抗呢?你拿什么反抗呢?根本不需要SOPA,你的自由早就在他人的控制之下了。



这就是斯托曼一直重复的警告,可惜大多数人都忽视了他的话,只从经济角度看待代码。直到有一天,代码与我们的自由紧密相关的时候,我们才开始醒悟。自由软件是抵抗邪恶政府、捍卫自由的武器。源码包含着力量,我们必须保证,它控制在自由的人们手里。



最终来说,自由软件与商业无关,它只关系到人类的自由。GPL许可证从来不反对用软件挣钱,它只反对你通过限制他人的自由来挣钱。在理查德·斯托曼看来,专有软件剥夺用户的自由,最终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高度依赖计算机的社会尤其如此。



如果你想推广你的代码,让更多的人使用,那么BSD许可证效果更好。但是,如果你想保证自由从此再不会消失、而是像雪球那样越滚越大,那么GPL许可证是最好的选择。



理查德·斯托曼在30年前,就意识到这一点。他忍受各种艰难困苦,绝不妥协,到处鼓吹自由软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今天我们已经看清楚了,30年了,他一直是对的!



必须让大家明白,软件代码不仅仅是商业产品,更重要的,它是人类自由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要保卫自由,就必须支持自由软件。你可以使用闭源软件,但是你应该支持自由软件,因为没有它,就没有我们的自由,不仅未来如此,而且现在已经如此了。



(完)

文档信息


影响结果的不是斗志而是科学

影响结果的不是斗志而是科学:


好几天没有更新Blog了,今天大年初一,来谈谈习惯。我在另一个Blog中“每天一本书”的最后有一句话,“影响结果的不是斗志,而是科学”,这句话出自《干劲的开关》,好象很多人都没有看明白,今天来解释一下。


在培养习惯过程中,很多人把意志力的因素看得高于一切,而这正是很多人失败的主要原因。


新年的时候,定下一下目标,比如决定每天阅读3小时、每天学习四小时外语,每天进行二小时体育动作,练习2小时音乐之类的事情,在刚开始的时候坚持一段时间,突然遇到事情,放弃了,最后得出的原因是意志力很弱,不能坚持去做事。


而“影响结果的不是斗志,而是科学”正好可以做个很好的回答,培养一个习惯时,意志力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是科学的分析和计划,并且在不断的尝试。


下面是我对这个句话的12点解释,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刚开始的时候,一次只做一件事


在培养习惯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梦想着同时做多件事。如果是重要习惯,一定要一回只做一件事。当你把精力集中到一件事上时,会减少很多麻烦。


2、不要想着一个习惯21天就可以完成,最少要坚持二个月。


不同的习惯和人所需要的天数不一致,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很小的习惯了30天左右,中等习惯60天左右,大的习惯100天以上。去年看到一本书说,一个新的科学试验得出的结论是,培养一个长期的习惯,大致需要2个月左右的刻意练习,更为精确的天数是66天左右培养一个新的习惯。


在培养习惯过程中,少做一天关系不大,千万不要持续二天不做。把21天培养一个习惯的理论放弃吧,最少要坚持二个月左右才行。


3、培养习惯可以按着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原则来进行,不要在一开始就追求完美。


刚开始少做一点,能做你容易坚持一些。然后不断的增加。


4、明确打算付出多大代价,你的决心很重要。


一旦你真的做出决定,开始一个新的决定时就要全力以赴,让你决心更大一点,改变你的环境和行为。


Blog上有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你一定会找到一个方法 可以去看看。


5、不要指望一次就能成功,找出失败的原因并解决它,你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


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是一种不断尝试的过程,不要想着一次就能成功。很多时候,在培养一个习惯时,都要反复尝试很多次才能成功。


每次失败时,都要把记录的原因找出来,想出解决办法,多试几次,保持足够的耐心


6、做出明确可以衡量的计划,去学习一些相关的技能。


你的计划必须要明确可以衡量,符合SMART原则:


有很多事情都有一些窍门存在,在开始之前,可以阅读一些书或向一些完成这个习惯的人去请教,做好充分的准备。


对你要做的事多了解一些,特别是要学习下相关的技能,注意一些细节,很让你减少很多阻力.


7、改变周围的环境,帮助你完成目标


尽最大可能为你的目标而改变你的环境,比如你的目标是优质的环境睡眠。那你要改变一下你的寝室,比如换个好一点的枕头、合适的被褥、灯、床和合适的温度。如果你要在学习时集中注意力,整理你的书桌,换个好点的椅子,清静的地方。


8、利用公开承诺的力量


写一个公开承诺书,公布在Blog、微博上或分享给你的朋友。利用周围的朋友来监督你。比如承诺做不到就拿钱请朋友吃饭,你的朋友一定会非常乐意做这件事。


9、给自己一些想要的奖励


给自己定个目标,完成后给自己一些奖励。比如我去年其中二个习惯的奖励是分别是一台ipad2和一台Nook Tablet。


每天看到奖励的图片会让我非常有动力去完成这件事。


10、在网上寻找一些志同道和的人跟你一起成长。


你可以在网上寻找一些跟你有相同的目标的人,每天打卡,一起完成。比如新浪微博的幸福联盟:http://q.weibo.com/228409?topnav=1


豆瓣上的每月养成一个好习惯小组:http://www.douban.com/group/111410/


每天一起用微信、米聊之类的工具沟通,让这些跟你有相同目标的伙伴一起努力。


11、在遇到混乱和挫折的时候,坚持下去


在培养时,进行一段时间后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你要明白这些问题证明你正在改变,尽量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


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尽全力去坚持,想办法去解决它。


12、每天记录、定期总结,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来改变。


尽可能记录你每天在培养习惯上的花销时间,定期对这些记录做出总结,分析规律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改变。



希望各位读者利用这12点建议在新的一年中完成自己的目标,养成新的习惯。




转载本站文件请保留原始链接。


我现在经常在微博上出现,欢迎大家利用微博和豆瓣来提问,我尽量找时间来回复,如果没有马上回复是因为时间关系,请耐心等待一下。


如果你觉得我分享的东西不错,请关注我:1、新浪 2、豆瓣 3、腾迅 4、Twitter 5、知乎


如果你对思维导图感兴趣,可以看看我的另一个Blog,http://www.write.org.cn 已经提供了100多本图书的思维导图源文件下载,欢迎访问和定阅。


发现本Blog在国内的部分城市无法访问,请用RSS或邮件进行定阅,便于阅读。



读书笔记:


RSS地址: http://feed.write.org.cn Web: http://www.write.org.cn QQ邮箱请点击订阅到QQ邮箱



战隼的学习探索:


RSS地址: http://feed.read.org.cn Web: http://www.read.org.cn QQ邮箱请点击 订阅到QQ邮箱
























您可能也喜欢:



习惯比意志力更重要




如何提高意志力




6条可以让习惯成自然的方法




怎样加强你的意志力



无觅

专制家庭的寒假生活

专制家庭的寒假生活:

  • 你必须七点起床,理由是父母要上班,你必须和父母的作息时间保持一致。

  • 你中午必须十二点半睡觉,一点半起床,理由同上。

  • 晚上十点半还没睡觉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 抱怨家里太冷没有暖气是不爱家和不讲道理。至于室温是否高于零摄氏度,这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话题。

  • 怀念北京有暖气的宿舍是耽于享乐的行为,且应当被矫正。

  • 白天不准开空调。觉得冷?早就告诉你在家必须穿秋裤和棉裤的。

  • 你必须在放假三天内拿出一个精确到小时的寒假计划,否则就是不讲道理和不求上进。

  • 空调肯定没有坏,即使你把温度定在20度并连续运行3个小时之后室温仍然低于5摄氏度。

  • 父母有权随时闯进房间看你正在干什么,并有权随时把你的行为判定为不务正业。

  • 父母有权询问你桌上每一个物品的详细来龙去脉,并决定是否需要没收这一物品。

  • 在家里必须使用 Windows XP 系统,至于你是不是在用一台 Mac,不在可以讨论的范围内。

  • 父母可以随时检查你电脑里的一切东西,未经父母允许擅自更换桌面壁纸和图标位置是无耻的行为。

  • 不能“瞎弄”电脑。“瞎弄”的范畴包括但不限于使用非 IE 6 的浏览器,将五笔输入法从输入法菜单中删除,使用未经认证的壁纸、图标、主题和字体,安装和使用非 XP 的操作系统。

  • 不得使用迅雷,不得用电脑玩游戏,不得在电脑上观看视频。

  • 父母有权随时电话安排你的下一步行程,不管你现在正在干什么。

  • 工作日的中午和晚上必须负责做饭,且应当在父母到家前完成。

  • 只有周六下午是法定的洗澡时间。每天洗澡是耽于享乐的想法且应当被矫正。

  • To be continued…




互联网之父 Vint Cerf: 互联网不是人权

互联网之父 Vint Cerf: 互联网不是人权:

本文作者 Vint Cerf 现任谷歌「首席互联网传道士」。他早年参与了 TCP/IP 协议以及最早的商业性电邮系统的开发,并因此被称为「互联网之父」。这篇文章于 2012 年 1 月 5 日发表于《纽约时报》。── 编者


突尼斯的大街、开罗的 Tahrir 广场……2011 年发生于世界各地的示威背后都有互联网以及各种与互联网交互的设备的身影。这些示威得以发生,首先是因为多达数千人的参与。不过要是没有互联网提供即时沟通、组织和宣传的能力的话,示威活动并不会如此繁茂。


于是很自然地发生了关于「上网该不该是民权 / 人权」的讨论。在那些政府会为了抑制示威而施加互联网管制的国家里,这种讨论显得尤其迫切。去年,中东和北非地区发生了示威后,联合国专员于六月发布了一份报告,宣称互联网「已经成为实现一系列人权的不可或缺的工具。」过去几年里,法国和爱沙尼亚等国的法庭和议会都将上网的权利定义为一项基本人权。


尽管这种观点出于善意,但它忽视了更重要的一点:技术可以促成权利,但它本身不是权利。一样东西能成为人权,需要有很高的标准。简单来讲,让我们能过上健康、有意义的生活的那些必需品才是人权,例如免受肉体折磨的自由,或判断何谓正义之事的自由。我们不应该为任何单一的技术赋予如此崇高的地位,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将无法辨别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举例来说,曾几何时马匹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但如果今天有人赋予我拥有马匹的权利,我恐怕不知道该把马往哪放。


如何形容人权?最好的办法是想想我们认为自己必须拥有什么。这包括一些最基本的自由,例如言论自由,获取信息的自由──这些自由并不依附于任何特定时间的任何特定技术而存在。的确,即便是那份由于将上网定义为人权而受到广泛追崇的联合国报告,也没有把互联网本身定义为目的,它是一个帮助我们达到目的的手段。


还有人说,上网应该是民权。这里的推理过程还是一样的:互联网只是一件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重要的东西。不过我承认,说互联网是民权,比说它是人权要合理一些。毕竟民权不是人类天生的权利,而是法律赋予我们的。


美国从未宣称「人人都有使用电话的『权利』」,但现实已经相去不远,因为我们视这些为「普遍性服务」──哪怕在我国最偏僻之处也必须提供电话线路(包括供电以及现在的宽带)。我们接受了这样的观念之后,上网成为民权就已经指日可待,因为保证接入权已经成为一项政策。


但所有这些哲学层面的讨论都忽视了一个更基本的问题:技术的创造者们有责任为人权与民权提供支持。互联网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极其广阔的、平等主义的平台。创造、分享和获取信息都成了全球规模的行为。于是,我们有了新的方式让人们行使人权与民权。


在这个语境中,工程师不但有赋权于民的重大义务,也有保证网民线上安全的义务,例如保护网民免受默默入侵电脑的病毒和蠕虫的伤害。技术主义者应该以此为目标。


所有这些新的可能性都是由工程师──以及专业协会,还有制定标准的机构(例如 IEEE)──创造并维系的。当我们一面推进技术本身的发展以及它在社会中的作用时,除了保持技术上的专业性外,也必须时刻意识到自己作为公民的责任。


改善互联网只是改善人类整体状况的一个手段(尽管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实践者们必须深刻体认那些值得被保护的民权与人权,而不是自我欺骗式地把互联网本身视为这种权利。


(翻译:李如一)

【袁銮专栏】Why I Travel(2)国内旅行装逼指南

【袁銮专栏】Why I Travel(2)国内旅行装逼指南:

【袁銮专栏】


Why I Travel(2)国内旅行装逼指南


袁銮,Lonely Planet《贵州》特约作者、携程《贵州自由行》作者


国内旅行装逼入门的门槛比任何领域的装逼门槛都要低:只要在谈起旅行的时候表达出对旅行社团队游鄙夷和唾弃之情感,旅行装逼界就一定有你的立锥之地。但如果发现不解风情但是能解其他的姑娘不断地讨论公司outing参团去泰国的各种趣事时,你稍微讲一下上次团队游去埃及的细节也不算对装逼界的背叛,毕竟大家都能理解你过年不断被逼婚的困境以及久旱逢甘霖的兴奋劲。


初级逼只要出门,那就必须得穿冲锋衣。以黄色或红色等鲜艳颜色为宜,实在不知道怎么搭配,可以参照环卫工人的装束。通常这个时候,会有圈外不明真相人士或咸或酸地追问这种奇怪穿法的缘由,你要适当地显示出圈内人的宽容精神,耐心地告诉他们这样的做法是方便在迷路和出事故时容易被救援人员发现目标。千万不要因为这样的问题容易发生在人民公园或者外滩你就不敢这样去答,要记住,千穿万穿,装逼不穿。敢穿就敢答,要如韩少一般活出敢性来。


早期旅行装逼界人口不多,故此去外贸店买个A货就能装出效果;一个高尚的人最好不要买翻版货,避免被人识破后的尴尬。但去OnePolar买件便宜点的正版就足以显示你在庸碌人群中的卓尔不群。如果生不逢时,现在才起步,那么成本比同期CPI还要高很多:现在的初级逼起码得以Toread为标配,Kailas、Columbia、TNF都是喜闻乐见的牌子(至少鞋子得有GTX面料),但是如果你和西藏登山学校没有一定的渊源最好还是不要用Ozark这个品牌的东西,这个品牌容易让人联想去登雪山这个户外运动话题,当中级逼们因为你的Ozark冲锋衣而谈起勇登哈巴雪山的事情时,你会因为不知道哈巴雪山在金沙江的那个方位而显得特别的落寞。


中级逼偶尔也会讲讲户外用品的牌子,但着重分析装备的舒适度、透气性和防水性。并不是每个人都像我朋友莫琳那样有GTX工作的闺蜜,也不是每个人都像我朋友小宓那样直接生产防水面料,但并不妨碍你道听途说之后包装成自己的切身感受。诚如本系列第一篇文章《从前有两个小清新》所言,作为一个中级逼,如果你没去过西藏,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中级逼对西藏的熟悉程度就好像自家洗手间一样:阿里当然是早在机场没开通的N年前就去过,南迦巴瓦峰的真容在中级逼到来的时候绝对要露出。除此之外,中级逼在迷路的过程中和活佛结缘的事情会在不经意间提起;在需要谈到和当地人的关系时,当然少不了藏区的几个好朋友:女的叫卓玛和央金,男的叫扎西和次仁。只有初级逼才会对丽江、凤凰、阳朔这些烂透了的地方侃侃而谈,中级逼最多只会在路过这些地方时借宿一宵,他们一直在缅怀1998年之前前丽江凤凰和阳朔的情愫中难以自拔。


只有高级逼才可以一边拿着旅游局或者酒店的公关费用一边写出“我的职业是旅行”这样绝佳的slogan。高级逼当然住悦榕庄,只有低中级的逼友才会住YHA的床位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微博里赞美悦榕庄礼宾车上的点歌单,贴图时千万要露出礼宾车方向盘里的Benz LOGO。只要不参团,任何的旅行都是自由的行走,灵魂的对话,一个好的旅游公关,一辈子都遇不上蓝色光标公关罗永浩的囧事。有部分高级逼去了开客栈或者酒吧,守株待兔是上佳之选。什么?你说在拉萨混饭的无业游民简称“拉漂”也是高级逼?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事情了。在拉萨有客栈有酒吧的实业家简称“拉屎”已经取代了他们在逼界的地位。“拉漂”除了能忽悠一下初进藏这些初升中应届逼生之外,早被逼潮流所唾弃了。


高级B+已经脱离了旅游公关和开个破客栈这些低级趣味,中低级逼有这样的装逼生涯,也只不过是因为帮他们打工赚的钱。他们无任何的桎梏,来去自由。(当然一个人请几个向导爬珠峰那些是黄总的事情,暂不在此列)高级B+出门,开部Toyata4700是首选:千万不要开切诺基或者牧马人去西部,这样就会跌一级成为CNG的越野车公关了,当然,如果你和高群书是好友的话开牧马人也不过分。Landover也千万别开,容易在西部坏了找到配件变成苦逼;开悍马和卡宴要谨慎,别人以为你是当地煤老板也不好。对了,高级B+要玩摄影的话,千万不要带leica 相机,以避免低级逼拿着他的Panasonic LX3过来和你套近乎说:你瞧,我的相机也是leica镜头唉。只有像Vanvan Chan这样的旅外文艺摄影师,才会懵懵懂懂地拿着leica M9在国内跑。如果要带,就带一部Canon 5D markII,显示和数码时代没脱节;然后随便扔一部hasselblad到汽车后座,要有磨痕。路上遇到蹭顺风车的妞儿,正对哈苏流口水的时候,你轻描淡写地说一句:嘿嘿,玩具。


最后,千万别忘了顶级逼。早年他裤裆能包双奶,目前他旅居解放军xxx医院。他走南闯北,大半生在旅途中度过。他曾经指着各种逼说:你地识唔识呀?华莱士不知道比你们高到那里去了,我和他照样谈笑风生。你们呀,满世界乱跑,跑得比谁都快,就是too simple, sometimes naïve


谨以此文向逼王 @花总丢了金箍棒 致敬


配图来源于网络,上图为英国著名的裸体徒步者斯蒂芬•高夫和其女友;下图作者为慕容嗷嗷。